五、“鐘”的內涵與意義
法洛說,“鐘”代表超維撓率物理 (Hyper-Dimensional Torsion Physics)。撓率或稱扭率 (Torsion,即扭力) 就好像將一個空汽水鋁罐,用雙手握住兩端,像擰抹布一般雙手向相反方向旋轉擰去,而汽水罐的表面就像時空平面一般會被扭曲,如下圖所示:
納粹對鐘的研究根據三方面:
(1) 理論方面:Theodor Kaluza
(2) 工程實踐方面:Gabriel Kron
(3) 秘義傳統 Esoteric Tradition (The Occult)
(1) 克魯扎Kaluza 的理論是第一個高維統一場理論,整合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麥斯威爾的電磁方程式,用五維理論─四維空間、一維時間。他的理論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Kaluza 並非猶太裔,因此一直留在德國大學裡任教。
圖:Theodor Kaluza 克魯扎
(2) 匈牙利籍猶太裔電機工程師和數學家克朗 Gabriel Kron 很早就來美國,1934 年開始在奇異電器公司 (General Electric) 擔任工程師。法洛說 1935 年克朗發表了一篇論文,說明實際上能夠用工程學做出區域性時空也就是撓率 (Locally-engineerable Space-time, Torsion)。而後來的“費城實驗”恰好跟奇異公司有關聯。
圖:Gabriel Kron 克朗
【我查了一下,克朗的貢獻主要是在非歐幾里得幾何 (Non-Euclidean Geometry 也就是非二維的平面幾何,而是高維的幾何) 及張量分析 (Tensor Analysis),他的論文與研究被認為是很超越時代的,而且都能實際做出電路與機器應用在電力系統、網路拓樸、能量轉換等方面。】
(3) 神秘學部分主要來自神秘學者 (Occultist) Karl Maria Willigut,一星 SS 將軍,與希姆勒關係親近,發表了很多相關論文。希姆勒對神秘奧秘之事向來很著迷,還曾經派出一隊考察團到西藏去,據說帶回了許多經典和一些喇嘛。獨立研究員 Peter Levenda 稱納粹不是個政治團體,根本是個異教教派 (Pagan Cult),從一開始就對古文明、埃及、蘇美等都有興趣。Willigut 的雙螺旋圖案,一順時鐘一反時鐘,象徵的就是“鐘”裡那兩個相反方向旋轉的圓鼓:
事實上,納粹的標誌 Swastika 代表的也是撓率/扭率的意思 (如上圖),而且這個符號歷史久遠,各種不同的文明都在使用,代表的可能就是撓率這種局部時空場,並不是納粹專用、也沒有邪惡的含意。
六、“納粹鐘”計畫的意圖與目標
法洛說,“鐘”計畫的意圖是:『To explore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reation itself, of the God-like ability to manipulate the fabric of space-time itself by tapping into its dynamic torsion (rot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medium itself.』探索“創造宇宙”的理論和科技,也就是藉由利用“實體媒介物”(就是空間) 動態扭力的特性,來操控時空結構般“神一樣”的能力。
如果計畫成功,有三種含意:
1. Free Energy:自由能源,能讓德國不再依賴美英。
2. A new “anti-gravity” field propulsion:一種新的“反重力”場推進力。
3. Weaponization potential:武器化的潛能。若武器化,這種終極武器會讓氫彈看起來像個爆竹一般小兒科,具有毀滅行星的力量。而且,“鐘”在納粹檔案中被歸類為“War Decisive”,也就是能夠決定戰爭結果的科技。
法洛說,雖然“納粹鐘”不是一個幽浮,因為人不能坐在裡面,還只是個原型;也不是個時光機器;也不是星門 (Stargate) 或維度之門。但是,納粹鐘的其中一個企劃代號是“Projekt Chronos”,也就是 Project Time,『時間企劃』。
七、“鐘”去了哪裡?
根據法洛,還有其他眾多的獨立研究員 (如前文所提英國太陽報的《希特勒是否在阿根廷得享晚年?》報導) 的結論,這些逃到阿根廷的納粹餘孽,躲在阿根廷西南方安地斯山裡的 San Carlos de Bariloche 巴里羅切小鎮 (如今是個滑雪勝地)。
上圖這個鎮上有名的旅館,原先曾是個整容醫院 (也許替一些納粹餘孽整過容?)。巴里羅切原本就是個很多德國移民聚居的地方,二戰時也都是支持納粹的,像這樣的德國村在南美洲到處都是。
圖:1930 年代阿根廷巴里羅切的納粹同情者聚會
至於梵諦岡繩梯行動 Ratlines 的另一端,阿根廷總統裴隆,是個廣為人知的狂熱納粹愛好者。二次大戰時,阿根廷遲遲不對納粹德國宣戰,雖然美英逼得很緊;一直到戰爭快結束的 1945 年 3 月,阿根廷才對德宣戰。四月底希特勒就“自殺”,五月德國就投降了。阿根廷對德宣戰後,他們的船隻及飛機、運輸機等就可以正正當當地進入德國,明目張膽幫忙納粹逃亡。裴隆在 1967 年的回憶錄中寫道:『德國從我們的宣戰中獲益。在戰爭結束時阿根廷有權進入德國,我們的飛機和船可以提供很大的服務,這就是因此很多人才能進入阿根廷。』
八、軼事兩則
卡特總統主政時代,依據《資訊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FOIA),聯邦調查局解密了許多有關幽浮、二戰、冷戰等等的機密文件,放在網站上,叫做
The FBI Vault:http://vault.fbi.gov
我找了一下有關希特勒還有火箭專家馮布朗 (Wernher von Braun) 的文件,還真的都有。
這是以希特勒命名的文件的第一份,我大致看了一下,其實都是 FBI 各地分局的探員或其他機構或軍方的情報人員,聽到有關希特勒下落的傳言然後回報局裡,這一篇是 1945 年 9 月就已有傳言希特勒落腳在阿根廷。另外有些傳言說他藏在瑞士、有的竟說他就躲在紐約市,但最多的傳言還是阿根廷。
另外有關馮布朗的文件有很多,時間跨度長達幾十年,我看到的這批約在 1958 ~ 1965 年,看起來是在調查馮布朗的疑似間諜活動,也就是他並非真心替美國太空計畫做事,實際上將機密洩露出去。這是其中一頁:
這份文件幾乎都是被蓋掉塗黑,甚麼機密也看不到,等於沒解密,可見馮布朗的身份有多麼敏感了。聽 Peter Levenda 講,他們小時候上學,都是被老師教導說這些納粹科學家有多麼善良、幫美國做了多少事等等,被美化成英雄;等他長大開始研究後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美國基本上“跟魔鬼做了交易”,吃了不少暗虧。還有一件軼事:當戰後馮布朗來到美國,美國派錢學森去聽取馮布朗的簡報 (debriefing)。那時錢學森根本不是美國公民,卻能擔當這種重任,可見美國有多麼器重錢學森,可惜後來將他逼走,自毀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