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
越戰的起因也跟韓戰一樣,可追溯到二戰時 CFR 背後主導的秘密協議。在 1943 年德黑蘭會議上,小羅斯福與史達林都同意,法國不該再繼續殖民中南半島 (Indochina)。二戰後的政策,是將歐洲國家趕出他們在海外的殖民地,把他們從主權帝國削弱成歐洲的省份層級,為將來的歐洲共同市場作準備。
圖:德黑蘭會議三巨頭
因此,美國一開始是支持越共領袖胡志明的。1945 年,美國的戰略服務處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OSS)──中情局 (CIA) 的前身──幫忙訓練胡志明的共產軍隊,並提供槍枝與兩萬發彈藥協助他對抗法國人。當時,美國極力讚頌他,1946 年的《新聞週刊 Newsweek》甚至將他比喻為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
圖:胡志明 (中立短褲者) 與 OSS 人員,攝於 1945 年
1954 年,法軍在奠邊府戰役中受到重創,請求美國出手干預,但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John Foster Dulles) ─ CFR 創立人,也是聯合國憲章起草人 ─ 故意拖延,美國政府最後拒絕了。華府的杜勒斯機場就是以他命名的。
圖: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值得一提的題外話是,國務卿杜勒斯的弟弟艾倫杜勒斯 (Allen Dulles) 當時擔任中情局局長。中情局的前身是 OSS,艾倫杜勒斯二戰時在駐於瑞士的 OSS 工作,德國投降後負責與納粹將軍蓋倫 (Reinhard Gehlen) 合作,接收了納粹德國分布在東歐的所有情報網與特工組織,原封不動繼續用來監視蘇聯。1947 年杜魯門成立了中情局後,所聽取所見到來自東歐的有關蘇聯的情報很多都是蓋倫所寫,原封不動呈上來的。艾倫杜勒斯在下一任總統艾森豪主政期間晉升為中情局長,但繼任的甘迺迪把他炒魷魚了。然而,甘迺迪被刺殺後,詹森總統指定的九人華倫調查團中,竟然就有艾倫杜勒斯,藉此掩蓋真相的意圖再明顯也不過了。
圖:艾倫杜勒斯與蓋倫
另一則較不為人知的聯繫是,以英國情報員 007 龐德小說出名的作家伊恩佛萊明 (Ian Fleming) 與美國情報頭子艾倫杜勒斯是好朋友。這不奇怪,因為佛萊明原本就是英國海軍情報人員,還聽說他是美生會員,看下圖他的墓碑樣子就知道了。創造出大偵探福爾摩斯的作家亞瑟柯南道爾爵士也是美生,因此這兩系列的小說或電影中有不少秘密會社與影子政府的情報──電影中更多,因為好萊塢是軍方及情報機構所掌控的。
圖:(上) 伊恩佛萊明;(下) 佛萊明的墓碑,是一個埃及方尖碑
法國人撤出越南後,越南分裂成南北兩國,美國外交政策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除去企圖統一越南的保大帝。事後保大帝說:『如果美國把用來廢除我皇位的費用的千分之一給我,我就能贏得﹝對越共的﹞戰爭。』
圖:保大帝
CFR 的傀儡吳廷琰 (Ngo Dinh Diem) 經由一次人為操縱舞弊的公民投票,成為越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當他 1957 年訪問美國時,在洛克斐勒紐約的豪宅接受大衛洛克斐勒和大衛之父小約翰洛克斐勒的午宴款待。第二天吳廷琰蒞臨 CFR 總部演講。吳廷琰殘酷腐敗的統治,導致許多南越人投共。
圖:吳廷琰以總統身份訪美,受到艾森豪總統及約翰杜勒斯的迎接
1961 年,甘迺迪總統聽取了剛從越南“真相考察任務”回來的國家安全副顧問羅斯托 (Walt Whitman Rostow) 的建議後,派出第一波一萬人的軍隊開往越南。媒體把羅斯托歸類為鷹派,但他父親是俄羅斯馬克思革命派 (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猶太人),他兩個姑姑是美國共產黨黨員,他的哥哥尤金羅斯托 (Eugene Victor Debs Rostow,詹森內閣閣員) 的名字是仿效美國社會主義黨主席 Eugene Victor Debs 而取的。甘迺迪之前,羅斯托曾經想要進入艾森豪總統的國務院,但三次被拒絕,原因是背景檢查時被認為不可靠,不能參與國家機密工作。另外,羅斯托也是 CFR 成員。
圖:華特惠特曼羅斯托
越戰全面升級是在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 (Tonkin Gulf Resolution) 之後,而導致決議案通過的則是假旗“東京灣事件”,簡單說就是 1964 年 8 月 4 日驅逐艦 USS Maddox 宣稱遭到越共的魚雷艇攻擊,自導自演欺瞞大眾之後,詹森從國會獲得出兵權。當時駐東京灣的海軍飛行員、國會榮譽勳章獲獎人 James Stockdale 事件後被召到現場,在一個半小時的現場上空飛繞中,他沒看到任何越共的船隻。他在回憶錄《In Love and War》中寫道:『我們準備根據虛假的理由出兵……我們似乎在一群無腦的華府官僚控制之下,不顧證據也要堅持他們的合法性,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
圖:東京灣決議文
然而,在東京灣事件發生前,東京灣決議案早就已經寫好了,執筆人是威廉邦迪 (William P. Bundy),除了是 CFR 成員之外,也是骷髏會成員 (Skulll & Bones)。後來,邦迪離開國務院後,大衛洛克斐勒指定他擔任 CFR 期刊《外交事務》的編輯。真是蛇鼠一窩。
圖:威廉邦迪
鮮為人知的是,詹森背後有個 14 人顧問團指揮他的越南政策,稱為智者 (The Wise Men),其中 12 人是 CFR 成員。智者與詹森的秘密會議被寫在《The Wise Men》一書中,兩名作者本身也是 CFR 成員。書中主要描寫智者中的六個人,如何從四○年代開始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發展出對共產集團的圍堵政策,與起草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銀行、馬歇爾計畫等眾多方案。六人小組包含兩名律師,兩名銀行界人士,與兩名外交官。
圖:《The Wise Men》
智者的領頭者是迪恩艾奇森 (Dean Acheson)。1933 年美國還未公開承認共產蘇聯時,史達林就選擇律師艾奇森擔任蘇聯在美國利益的代表人。當艾奇森出任杜魯門的國務卿時,他四周的親密同僚都是共產黨,聯邦調查局還曾經抓到他將政府機密交給蘇共特工。1940 年代晚期,波蘭新上台的共產政府也僱用艾奇森的律師事務所來替他們粉飾,以獲得美國的認可。艾奇森的律師夥伴叫做唐納德希斯 (Donald Hiss)──他的兄弟 Alger Hiss 是有名的共產黨員與蘇聯間諜。艾奇森同時也是上文威廉邦迪的岳父!
圖:迪恩艾奇森
越戰時,空軍要求轟炸的戰略目標中,有 90% 被當時的國防部長,CFR 成員同時也是智者成員之一 (見下圖) 的麥克納馬拉 (Robert McNamara) 下令禁止轟炸。1968 年麥克納馬拉卸任國防部長後,轉任世界銀行總裁直到 1981 年。世界級的組織被同樣的黑手把持,能幹出甚麼有益全人類的善舉?別傻了。
圖:詹森與智者舉行的秘密會議之一
圖: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
根據 1985 年才解密的國會紀錄,『交戰規則』規定:
1. 美軍不可以先開槍,要等到被攻擊時才能還手。
2. 飛行員若看到地面上有米格機停著,不可以先行攻擊,必須等到對方升空而且出現敵意時才可還擊。
3. 若敵方的地對空飛彈發射地點仍在建造中,不准轟炸,必須等到發射台正常運作後才能轟炸。
4. 離胡志明小徑 200 碼以外的卡車不允許轟炸。因此當美機空襲警報傳來時,越共向南方戰場運送物資的卡車只要離開小徑 200 碼以外,等轟炸過後再回來繼續運送就行了。
1968 年《科學與機械》雜誌訪問了十多位退休的美國陸軍高級將領,每一個將領都說如果沒有這種限制,越戰早在幾周內到幾個月就結束了,而不是打了 14 年最後還戰敗。這些將領的建議包括:(1) 對北越宣戰;(2) 直接入侵北越並轟炸重要戰略目標;(3) 封鎖海防港 (Haiphong),因為北越 90% 的戰爭物資從海防港進入;(4) 派軍隊封鎖胡志明小徑。可想而知,這些建議沒人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