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金字塔內部結構
先來看大金字塔的內部結構,如上圖所示。塔內有兩個房室,分別是國王墓室 (King’s Chamber) 和王后墓室 (Queen’s Chamber),地底下還有一個地下墓室 (Subterranean Chamber)。
從入口進來後,第一個分岔路口向上走 Ascending Passageway,來到另一個分岔路口,水平向前走去通往王后墓室,若爬上宏偉走廊 (Grand Gallery) 則會來到終點的國王墓室。宏偉走廊有 150 英呎長,全部以 70 公噸重的石塊砌成,石與石之間緊密黏合沒有縫隙,連一根頭髮也插不進去。
國王墓室上方還有一些狹小空間稱作 Relief Chambers。整個金字塔無文字無壁畫無木乃伊無陪葬品,考古學家僅僅在 Relief Chamber 最頂上的狹小空間 Campbell’s Chamber 裡找到一個王名紋章塗鴉,便宣稱金字塔是古夫王建造的。
底下是唯一留存下來的古夫王雕像,僅僅只有 3 英吋高 (7.5 公分)!對照後來的法老王們,在自己建的金字塔內刻滿了自己的名諱,豎立各種各樣巨型的雕像,就怕後人不知道自己的偉大,古夫王還真是從古到今自我最小 (smallest ego) 的法老王,簡直謙遜到了極點:造了這麼偉大的建築,竟然只在一個費盡千辛萬苦都不見得能找到、想盡辦法才能爬上去、又狹窄陰暗的角落簽上一個名!而且,那還不是一個正式的簽名,只是當初從採石場開採石頭時,工人在石頭上留下的記號,表明這是“古夫王的石塊”之意,如此而已。
國王墓室與王后墓室各有兩個埃及學家所謂的“通風孔”(Air Shafts),分別是在北面及南面的牆上,向斜上方走去,而且雖然國王墓室的兩孔道沒有阻塞,一直通到金字塔外面,但是王后墓室的兩個孔道卻是封閉的,不與外界相連通,因此作為“通風孔”之說又是一則牽強附會的說法,沒有任何實質的佐證。